笔趣阁

UU小说>悟空修真路 > 第115章 齐天斗战胜佛新局面(第1页)

第115章 齐天斗战胜佛新局面(第1页)

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后,心中似有万马奔腾。

他先是感到一阵恍惚,仿佛那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眼前身披佛光的斗战胜佛在脑海中不断交替闪现。“俺老孙……竟成了斗战胜佛?”他在心中喃喃自语。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困苦,那些被紧箍咒折磨得头痛欲裂的时刻,那些与妖怪拼死相搏几乎丧命的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低头看着自己被佛光笼罩的双手,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慢慢渗透进他的心底。曾经的他,只想着凭借武力打破一切规则,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可如今,这“斗战胜佛”的名号让他意识到,真正的战斗或许不只是与那些有形的妖魔,更是与自己内心的浮躁、骄傲和鲁莽作战。

他的目光缓缓移向师父和师弟们,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这个封号是对他们整个取经团队的认可,也是对他成长的见证。“从今往后,俺老孙要担起这斗战胜佛的责任。”他暗暗下定决心,“不能再任由心中的野性随意发作,要用这一身本领和佛的智慧,去守护这世间的正道。”

同时,他的心中也有着一丝对过去的怀念。那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那无忧无虑在山林间穿梭的日子。但他明白,那已经是过去,现在的他有了新的使命。他要让这斗战胜佛的名号在世间闪耀,让佛光驱散所有的邪恶与黑暗,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新的人生追求。

斗战胜佛的主要职有以下几种:

-战胜自我:斗战胜佛之“斗战”,并非主要与外界的妖魔鬼怪或他人战斗,而是要不断地与自己的私心杂念、各种欲望、不良习性以及内心的浮躁、骄傲、鲁莽等负面因素作斗争。在修行途中必须不断秉持“无我”正见,战胜一切“我要、我想、我厌、我畏”等私心偏好,不沉迷于个人的如意算盘,从而达到内心的清净与觉悟,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升华,最终契入无有对立、永享太平的境界。

-接受礼忏:在佛教中,斗战胜佛是接受礼忏的三十五佛之一。所谓礼忏,就是当有人干了坏事,想要忏悔时,可以到礼忏佛那里。礼忏佛的主要职责是倾听他们的忏悔,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引导和慰藉,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过错,通过忏悔和修行来减轻罪业,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护法:斗战胜佛也被视为护法神,其职责是保护佛教和众生,驱散邪恶和苦难。他以其强大的力量和智慧,扞卫佛法的尊严和权威,防止佛法受到外界的破坏和干扰;同时,也守护着众生,帮助他们摆脱苦难和困境,为他们带来安宁与福祉。

只看诗中“五行妙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是空”这两句话,就可以领会到其中的关键要点。因为金丹是由五行聚合而成的,开始的时候虽然是有所作为的,但到最后却是无为的,所以说“道果完成,自然安静”。那些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怪异之事,其实都是空虚的罢了。《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本来就是源自同一气,这一气包含了五行。五行聚合在一起,阴阳就和谐了,天地各安其位,万物得以孕育,从开始到结束,这才是最真实无上的妙道。如果是偏阴或者孤阳的情况,失去了中和与协调,怎么能够成就真道呢?这就与天命和遵循天性的道理相违背了,也就无法领悟到那同源以及神妙变化之所在了。

佛经每卷的开头都有“耶输陀、摩睺罗”,在佛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他的妻子叫耶输陀,他们的儿子叫摩睺罗。佛祖出家十二年后归来,与妻子又相聚了。他在与临终的父母说话的时候,非常悲痛。等到他说到教导儿子以及诸天神的时候,有很多关于孝悌忠信的话语,这说明佛祖的教义并没有违背我们的伦理道德。按:老子的儿子叫宗,是魏国的将领。宗的儿子是注,注的儿子是宫;老子的玄孙是假,在汉文帝时为官;假的儿子解,是胶西王的太傅。他们的子孙在世上都很显达,都是以忠孝传家的。后世的人不努力去身体力行,却强行压制自己的情感,认为这是脱离尘世的捷径,所以他们这些人都独身而没有妻子儿女,这哪里是佛、老的教义呢?忽视男女的区别,废除正规的服饰,而只是谈论心性的学问,这在面壁闭户独自修行的时候还可以,但如果将其运用到治理天下国家上,不引起大乱的情况是很少的!也难怪我们儒家会找到其漏洞而另眼相看了!在晋、梁、唐、宋这些朝代,君主、宰相、大臣等也有很多人拜和尚、道士为师,听他们讲法,只有韩愈不附和,后来韩愈又与大颠和尚成为好友,到了晚年竟然错误地服用丹药,最终也没能探究到其真谛。

“有人问‘老子的无和佛氏的无有什么不同?’回答说:‘老子的无仍然是有,就像他所说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这样的话。如果是佛教,就把天地看作是虚幻的,把四大(地、水、火、风)看作是暂时的组合,这就是至无。’”我认为:朱子说到底还是比老子差了一步,因为他认为佛教是至无,而不知道其实它是至有。如果知道它是至有,那么就知道它与老子的有是合一的而没有什么不同;知道了老子和佛教的合一,那么就知道与我们儒家是同源的而且也没有什么不同了,读文中“经卷原因配五行”这一句,那些经书中所说的五行的道理,和我们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说法真的有不同吗?还是没有不同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树枝东向而西归”,这是玄奘取经的真实事迹,就从这一个细节,已经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能够感动万物,而上天之心也在默默地保佑他的灵性。八大金刚在空中叫道:“圣僧,自己去传了经之后就马上回来。”唐僧详细地叙述了三个徒弟的经历以及他们来回的过程,这正是传经的真正旨意。“连去连来,恰好是在八日之内。”这是说只在三五妙道的运用之中。文中“来东已经五日,那么归西就只需要三日”,来的时候是五日,回去的时候是三日,已经很清楚地指示了,只是人们自己没有领悟罢了。有的读者说这些地方都是不可以想象推测的,为什么“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希”呢?金、紧、禁,不需要动念头,自然就会脱去,大概在道还没有修成之前,需要用法制来约束,金是首先要用的,就像念头一动就会生根,不能移动;道修成之后,内心安静没有杂念,跳出了约束的范围,金就没有用了,不用刻意去摆脱它自己就会脱去。所谓的“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者”,就是这个道理。

长春子丘真人流传下来这本书,本来是以金丹的至高之道来启示后世的人,只是借助玄奘取经的故事,进行宣扬、铺陈、演绎,表明唐僧的脱壳成真,是从尽性达到了至命;三个徒弟的幻身成真,是从修命达到了尽性。虽然他们各自有渐悟、顿悟、安闲、勤勉的不同,但成功是一样的,都成为了大觉金仙。分开来看是五个人,各自都成为了一位圣人;合起来看是一个整体,共同成就了一个真道,这都是真乙金丹的体现。后人不知道这是仙家的大道,而把它看作是佛教的小说,拿着心猿意马、心灭魔灭之类的肤浅言论,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这就差得太远了!

“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向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作亲情。”又说:“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这就是“径向东土,五圣成真”的妙处。每个人都有仙佛圣人的灵根,从后天返回到先天,能够成就的人不拘泥于是东土还是西方,道理非常简单,功夫也非常容易,修行的人难道还要等到来生或者其他世界吗?

西游记取经大业完成后的深远影响:两大巨变重塑三界格局

取经大业的完成,宛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引发了两大巨变,深刻地改变了三界的势力分布。

其一,佛派力量得以极大地增长。在燃灯佛祖的时代,佛法虽已传至南赡部洲,但仅仅是小乘佛法,其功效存在明显局限,只能度人却无法度鬼。而唐僧成功将大乘佛法带回大唐之后,整个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赡部洲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佛派的天下,西牛贺州的地位次之。如此一来,佛派在四大部洲中主导了两部洲,其势力范围急剧扩张,成为足以与道派相抗衡的强大力量。这一转变使得佛派在三界中的话语权陡然增加,众多生灵开始对佛派趋之若鹜,佛派的影响力如日中天。

其二,取经团队的五圣成真,成为一股实力强劲的新兴力量。唐僧和悟空获得佛级果位,他们的地位甚至在观音、文殊、普贤之上。唐僧成佛后属于天仙中的太乙金仙,悟空更是达到天仙中的混元一气太乙金仙的境界,悟空成为佛派中仅次于如来、观音、燃灯、弥勒的第五高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如来的力量并未因取经大业的完成而增强。与之相反,太上老君在暗中势力大增。太上老君与观音联合,巧妙地将悟空和八戒安插进取经队伍。这一布局蒙蔽了许多人,悟空对道派表现出狠厉的态度,让八戒将三清扔茅坑,这其实是他向佛派递交的投名状,最终赢得如来的信任,获得了合适的地位。不仅如此,牛魔王也成功打入佛派内部。如此这般,太上老君在佛派的佛、菩萨、罗汉等各个层次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从前,在佛派内部,如来加上观音的力量大于燃灯,燃灯又略强于弥勒,三者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但随着五圣成真这一因素的加入,这种平衡被打破。太上老君趁机利用五圣的力量,联合燃灯和观音,便能够压制如来,进而有望夺回佛派的主事权,这使得佛派内部的权力斗争愈发复杂和激烈,三界的局势也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喜欢悟空修真路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悟空修真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