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U小说>家乡美01 > 第86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袁家庄村(第2页)

第86章 墙夼水库上游五莲县境内袁家庄村(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一天晚上,又忽然刮起大风,几条船无法前进。于是刘姓商人通知船员们全都上岸休息避风,有一位船员提醒他——你曾许愿在下锚的第一锚地建一座老姆庙,刘姓商人这才想起当初的誓言。他来到船只抛锚停靠的地方,即今天的无瑕街老袁庄,找到村里的乡绅,把在海上遇难得救的经过给他们讲了一遍,恳请乡绅在海河岸边给他一块土地建庙。乡绅们看到刘姓商人一片虔诚,就在海河边上给了他一块土地,修建了老姆庙。

另说,建造老姆庙的是明朝时的一些山东人。一次他们随船来天津时,在途中遭遇暴风雨,船只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正当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原来挂在桅杆上已经熄灭的灯笼突然亮了起来,闪烁着火红的光泽。当时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遇到危险时如果桅杆上的红灯突然亮起,便是老姆奶奶显灵,大家可以平安无事、逢凶化吉。看到红灯亮起来后,船老大马上命令伙计们解开缆绳,任由小船随风漂流。最终,船只平安地漂到现在老袁村的海河岸边。后来,这些山东人合力建起老姆奶奶庙,以报答老姆奶奶的救命之恩。

战斗英雄黄殿

老袁庄村生活着一位老英雄黄殿(o年生),一提起他的名字,上年纪的村民们总会交口称赞,流露出钦佩的表情。

黄殿从小生活在老袁庄村,小小年纪就知道为父母分忧,家里的农活总是抢着干,希望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多为父母减轻些负担。日子虽然过得很紧张,但好歹还能生存下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后,老袁庄很快成为敌占区,日本人强迫村民给他们种植水稻,还时不时以搜捕抗日分子的名义到村里骚扰,村民们终日生活在恐怖气氛中。

日本人的“巴嘎”与巴掌,如阴云般笼罩在黄殿的心头,他也曾问过村里的长辈,为什么几个日本人就可以任意驱使打骂大家,长辈总是默默抽一口旱烟,耻于回答。后来,黄殿懂了,对侵略者来说,弱者就是凌辱的对象,想不被继续欺负下去,就要将侵略者永远地赶出家乡,赶出神州大地。

抗战胜利后,黄殿参加了驻守在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队,日本占领时期他年龄还小,现在长大了,终于可以端起枪保卫自己的祖国,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日本鬼子进中国这种惨剧在次生。可是,日本人虽然被赶跑了,国民党却一心想要独掌政权,不久向共产党动进攻,挑起了内战。

就这样,黄殿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却被迫卷入了一场骨肉相残的内战。原本实力占优的国民党军队在经过两年多的作战后已经疲惫不堪,而初期较弱的解放军在人民的支持下越战越强,在各地横扫国民党军。年底,东北野战军入关起平津战役,傅作义集团被消灭,黄殿在这次战役中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黄殿被俘后,原本认为作为俘虏会遭受到解放军的羞辱,国民党军队里就是这样做的,可没想到的是,他和其他俘虏不但没有遭到不公平的对待,反而被解放军当作自己的兄弟一般照料安排,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当今的局势和共产党的政策。黄殿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除,后来,当解放军让选择是走是留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来,加入解放军,由一名旧政权的士兵变成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在当地休整一段时间后,黄殿跟随部队南下,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在战斗中,黄殿总是冲在最前面,因为他作战勇猛,多次得到连队长的表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黄殿所在的部队正在湖南执行剿匪任务,当这个喜讯传来时,大家激动得又蹦又跳,黄殿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在战斗中更是充满斗志。

o年底,国内局势已经基本安定,黄殿和许多战友一样准备复员回乡,参加建设,可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将他的计划全部打乱,部队立即暂停复员工作,进入战备状态。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美国的兵锋已指向鸭绿江岸,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为了保家卫国,黄殿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异乡的土地上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在一次战斗中,黄殿同战友们一起在一块高地上设伏,准备伏击将从下方经过的一支敌军部队,他们趴在雪地之中,忍受着朝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为防敌人现,连搓搓手暖和一下的轻微动作都不敢做,就这样潜伏了几个小时。敌人最终进入伏击圈,嘹亮的冲锋号响起,黄殿一跃而起,勇猛地向敌军队伍展开攻击,准备将他们分割歼灭。敌人现中了埋伏,立即调转排头,以一辆坦克为先导,拼命向后方突围。

当时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只能靠战士们以爆破筒来阻击这个庞大的钢铁怪物,前面几个战士相继牺牲,但也没能将坦克炸掉。眼看敌军就要逃出伏击圈,在千钧一之际,黄殿拿起班里的最后一根爆破筒,向敌人冲去,就在他马上要进入攻击范围时,坦克上的机枪打中了他的大腿,黄殿应声倒下。敌人以为黄殿已经牺牲,便毫无顾忌地猛冲过来,黄殿瞅准时机,将爆破筒投入疾驰而过的坦克车下,然后一个打滚,翻到旁边的土沟里。只听轰的一声,坦克的履带被炸断,动弹不得,战友们随后赶来,将这辆坦克彻底击毁。这次战斗,黄殿虽然负伤,却换来了战斗的胜利,使得这股敌人全部被歼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半生戎马半生书斋的徐麟福

在老袁庄村,曾经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前半生投笔从戎,征战沙场,在血与火中摸爬滚打,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后半生回归乡里,教书育人,在书斋中传道授业,安贫乐道,他就是徐麟福。

清光绪二十二年(年),徐麟福出生在老袁庄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出生后,徐麟福的父母对聪明乖巧的小麟福十分疼爱,有好吃的东西都要留给小麟福吃。但幼小的麟福总是不肯独自吃掉,每次都是将食物送给父母享用过后自己才肯吃一些。这小小的举动让邻居们都诧异不已,称赞小麟福的父母养了一个好儿子,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将来必成大器。徐父徐母自然很是高兴,对小麟福的培养也是更加用心。他们省吃俭用,将小麟福送入邻近大宋村的学堂就读,希望他长大后能够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徐麟福对父母的这份苦心了然于胸,因此在学塾中更是认真学习,他虽然和同学相比年龄不大,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为此经常得到授课先生的夸赞。闲暇时间,还经常利用所学知识帮助父亲记录账目,一笔一画写得十分工整,从没出过错。

光绪三十五年(o年)的一天,大宋村牲口集的集头杨振友到徐麟福家中办事,无意中看到徐麟福所记的账目,在得知是出自一个不满岁的少年之手时,大为称赞。他见徐麟福聪明伶俐,便向徐父建议,将徐麟福送入他的表侄,也就是时任吉林巡防督办孟恩远所办的陆军随营学校就读,并主动提出要免去徐麟福入学的一切费用。徐麟福对于学塾中整日读经的枯燥生活早已厌倦,听说有这个机会后欣喜万分,十分渴望能够去外面的世界学些新知识,增长些见识。徐父见徐麟福如此积极,便接受了杨振友的建议。在离家的那一天,徐麟福背着行囊,向着日渐老迈的父母庄重地磕头拜别,并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报答双亲。

陆军随营学校同传统的学校不同,不以讲授四书五经为主,而是教授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操、音乐等多种新知识,还有一些基础的军事训练课程。这在徐麟福看来是那么的新鲜,他对各种科目都努力学习,对军事训练课程更是抱有极高的热情,几年学习下来,徐麟福不仅掌握了各种新式科学知识,身体也锻炼得结实了不少。

年民国成立后,大总统袁世凯为更加牢固的掌控北洋军队,举办了一个军官训练班,称为“模范团”,袁世凯亲自担任团长,抽调各军中优秀青年军官集中培训。徐麟福虽然不是现役军官,但陆军随营学校的负责人认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军官坯子,便向上级推荐破格准许徐麟福参加“模范团”选拔。徐麟福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选拔测试,成功进入“模范团”。

在“模范团”参加培训期间,徐麟福系统地学习了军事指挥训练,由一个普通的青年转变成为一个充满热血的军人。从“模范团”毕业后,徐麟福先在北洋陆军中担任连长,正式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不久后,徐麟福被冯玉祥延揽到麾下,先后担任营长、团长等职务。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苏俄政府同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从而退出大战。苏俄的这一“背叛”举动激怒了原协约国的盟友,各国纷纷派兵进入西伯利亚地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中国身为协约国的一员,也派出一个团的部队出兵西伯利亚。徐麟福被当时的北洋政府任命为团里的高级军官,协助团长负责和其他国家军队之间的联络事务。虽然中国军队人数不多,武器装备又差,但徐麟福在与外国的交涉中不卑不亢,十分注意维护中国的权益,赢得不少外国同行的尊敬。回国后,徐麟福在直系将领孙岳手下任职,出任过天津督军署科长、钱粮所所长等职。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孙岳败走,徐麟福见大势已去,离开天津,前往南方。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徐麟福先后辗转上海、福建、江苏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经年过半百的徐麟福对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产生厌倦,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离别多年的津门故里也是越来越思念。于是,徐麟福毅然辞去所担任的一切职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老袁庄村。徐麟福想到,自己少年离乡后很少再回村,没有为村子里办过什么事,现在上了年纪落叶归根,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他见村里的小学缺乏老师,导致不少孩童无学可上,便主动提出义务为孩子们上课。

学校的孩子们对这位徐爷爷十分喜欢,经常在课下缠着他讲打仗的故事,每到这时,徐麟福总会呵呵一笑,然后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刀光剑影的前半生。虽然在村里的生活条件和之前在外比差很多,但徐麟福却不在乎这些,他总是说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在学校中给孩子们教教课,为村子做点贡献,这就已经很知足了。徐麟福一直坚持在村里任教,直到年纪过大身体条件不允许才退下来。

年月,徐麟福去世,结束了他半生戎马半生书斋的传奇一生。

喜欢家乡美o请大家收藏:dududu家乡美o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