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U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728章 戚继光你为何不篡位(第3页)

第728章 戚继光你为何不篡位(第3页)

朝鲜重文轻武不是一天两天了,别人都能打赢,他打不赢,肯定是做错了什麽。

至于李昖那个问题,戚继光为何不篡位,其实理由很简单的,政权稳定的情况下,戚继光就是想,也做不到,况且他不想。

京营成势的时候,朱翊钧已经长大了。

「戚帅这个瓮中捉鳖的计划,是不是太明显了,连朕都看出来了,能成吗?」朱翊钧看完了战报,有点奇怪的说道:「戚帅要让出大同江下游部分,让倭寇渡江,而后在平壤的西侧,牡丹峰到平壤之间平原,和倭寇决战。」

「我要是倭寇,我绝对不去,大明军最厉害的就是火器,我渡江进兵,不是给戚帅喂军功吗?大明军擅长排队枪毙这种事,又不是秘密。」

「但不去好像也不行,不去的话就得重兵云集在大同江东侧,防止大明军进攻,那后方的义军活动就无法压制了,到时候被两面包夹,后勤还要被义军骚扰,更是只能等死了,啧啧,戚帅不愧是戚帅,这就是阳谋!」

戚继光在朝鲜战场,打的就是明牌,倭寇的一举一动都得被戚继光给牵着鼻子走,朱翊钧把自己代入倭寇的将领,得到的就只有绝望,明知道是个火坑也必须要往里面跳。

阳谋就是,你看得出来又如何?根本无法破解。

「落到戚帅手里,算他们倭寇倒霉咯。」朱翊钧朱批了戚继光的奏疏,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就是絮叨了一些京师的事儿,总结就六个字,缺钱粮就说话。

朱翊钧刚刚搞掉了南衙棉帮,抄家抄了二百万银,再加上杀倭寇必然帮帮场子的国姓正茂丶海商们,天津州塘沽仓,真的有钱有粮。

杀倭寇真的得到了普遍的支持,江南一些老财主都堵了衙门的门,问朝廷缺不缺钱粮,之前老财主们都还在观望,听闻戚继光都去了朝鲜,那就绝对不是巧立名目,老财主也有血债。

「陛下威武,大明军威武。」冯保笑呵呵的说道,戚继光丶李如松丶马林就连熊廷弼这些猛将们,都一直在说一个事儿,那就是将领的个人勇武权重在不断下降,已经不再是战场上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毕竟排队枪毙的战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就是陛下亲临,也能指挥。

但戚继光这种百胜将军,在战场上,对军队士气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将领仍然十分重要。

「下章户部,把天津州塘沽仓的粮食给朕看好了!出了问题以通倭论罪,那都是前线军兵的命根子,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再坚强的战士,饿三天,也没有作战意志了。」朱翊钧下这道旨意的目的非常清楚,打仗呢,都严肃点!

平日里火龙烧仓也就罢了,那是贪腐,敢在军粮上胡闹,皇帝一定会下死手,这是通倭,性质不同。

冯保不是杠精,他其实知道,大明军兵饿三天,仍然有战斗意志,因为墩台远侯深入虏营的时候,饿三天也常有,那提刑指挥使陈末,在草原奔波了五年,茹毛饮血都是常事,饿急眼了,棉花都会吃。

朱翊钧手里拿着一本奏疏,是都察院总宪海瑞丶李幼滋和礼部尚书万士和丶沈鲤联名上书,普及算学教育,在乡试丶院试中,加大算学的权重,或者说将算学丶数理设为门槛。

奏疏林林总总数千言,将过往科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其实就是在说件事,科举考试一直在趋近于更加公平,隋唐时候,不能人人参加科举,两宋时候,出现了糊名,但两宋七成的官员还是恩荫和举荐,到了大明则是没有功名,则没有官位。

考算学,就是让科举变得更加公平,更好的实现为国选士这一个目的。

海瑞的意思是,造神可以造出诗词天才丶歌赋天才,唯独造不出算学天才,算学这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具体的做法,就是所有的算学乡试,都由各省提学出题,类似于会试这样的闭门制度,算学成绩按全省成绩划线,取一个中位数,作为举人及格的门槛,全省秀才的算学成绩中位数,就代表中人之姿,连这个门槛都达不到,就不必做举人了。

「科举制度的改革,哪有那麽容易?朕朱批了这本奏疏,恐怕执行的时候,也要出现很多的纰漏,甚至成为某些人舞弊的工具,会试考算学可以,但乡试和院试,容朕缓思。」朱翊钧对这本奏疏有些犹豫。

礼部提出的这一整套的办法,其实就是会试算学考试,向地方的乡试和院试推广。

在京城,在他朱翊钧的眼皮子底下,会试算学考试整体公平,可到了地方,恐怕就会困难重重。

而且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读书很贵,算学很难。

一些寒门出身的学子,都没学过算学,更遑论连门都没有的学子了,考中了举人就是野鸡变凤凰一样的改变,这个时候再补算学,就不是那麽困难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在算学身上同样适用。

朱翊钧就是犹豫在这里,为了公平推广算学,结果弄出了更大的不公平来,得不偿失。

「有的时候,最难的不是到西天取得真经,最难的是出发。」朱翊钧思索再三,还是朱批了这道奏疏,不是全部准许,而是部分准许,考举人的乡试加重算学的权重,至于考秀才的院试,仍然不考算学。

这是大明现状决定的。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大明皇宫东侧的东华门外,非常的热闹,今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这次放榜,在考前备受瞩目的两个集体的成绩也有了眉目,复读生四百零一人,只有一人入榜,而武后生一百六十人,入榜二十八人。

复读生给皇帝种地换来了再次考试的机会,但复读生没能创造奇迹,因为所有参加复读的举人,都已经考了三次没中,而武后生的表现则格外亮眼,一举将军户出身的进士占比提高到了将近40%!

本身大明军户出身的进士,占比就在30%左右,而这二十八个武后生亮眼的表现,提高了这一占比,某种程度上,这代表着大明文武再次趋近于平衡,不过这中间的意义要留给时间去证明,现在最高兴的事儿,应该是报喜!

朱翊钧站在文化楼上,手里拿着一本进士录,有些感慨,这次的会元第一名,是武后生,算学更是满分第一,独占鳌头。

朱翊钧很欣慰,武后生正在成为大明政坛上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这是万历维新的成果之一。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