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UU小说>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 第22节(第2页)

第22节(第2页)

长孙无忌举起素纸,上面写着他的观点:“帝性阴鸷,然非昏愚之主,或有可待。”

魏征垂手站在长孙无忌身旁,他身前的素纸上早已写满了字,但真当圣人望过来时,他又故作无意地将那张纸拂到了一旁。斟酌片刻,他最终只是提笔在长孙无忌的那句话后添了一句“好好教便是。”

程知节探头看了眼纸上的字,也跟着点了点头。他犹豫了片刻,忸怩着举起手中绢布:

“此子肖似圣人。”

李世民惊诧地瞪大眼睛,就连程知节身侧的李靖都目露不满,低声逼问:“他哪里像圣人?!此子不如圣人万分之一!”

见众人对自己怒目而视,程知节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话引起了误会。他匆忙拿笔,在纸上涂涂改改:

“臣的意思是,代宗不像是薄情之人。他待郭子仪,倒和圣人待我们十分类似。”

众人在脑中比对了片刻,神情顿时变得古怪。

还别说,竟然真的有点像!

比如说喜欢对大臣说肉麻话。圣人调侃褚遂良“小鸟依人”,又给房玄龄送“情诗”,什么“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什么“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

又比如喜欢尚公主。圣人将清河公主许配给程知节之子程处亮,又将城阳公主嫁给了莱国公杜如晦的次子杜荷。如今高阳公主也定下了大婚的日子,明年就将和房玄龄的二子完婚……

李世民显然也想到了这茬,他倒是不以为意:对功臣好,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像李隆基那种冤死能将的皇帝才是奇葩。当然话虽如此,李世民还是在心底默默给李豫加了一分。

李豫虽然看不见贞观君臣的纸上对话,但他察言观色的本领素来不错。他将天宝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又格外留意了太宗的神情,见太宗神态放松,他这才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李豫甩了甩手指,将指尖上粘稠的液体擦在了绢布上。

【虽然在宦官问题上,代宗和肃宗称得上子承父业、半斤八两,但从后世史学家的分析来看,代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优宠宦官,而是藩镇割据:“藩镇之祸,河北最甚,延至末造,卒以亡唐,而其祸皆成于代宗之初。”】

【正如之前讲到的蜀中花敬定,他就是安史之乱后期占地为“王”的典型代表。在代宗一朝,相当多的地方将领开始拥兵自重,而代宗则对他们采取姑息怀柔政策。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跋扈不臣,以私怨杀他人宗属80余口,又火烧民舍3000余家,代宗却未对他采取任何处罚措施;而河北诸藩盘踞一方、从不入朝,代宗同样对他们屡为宽贷,从不计较。】

【766年,杜甫在夔州作《诸将五首》,从组诗的题目就能看出,这是杜甫在抨击地方的军将:“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各地的将领不知道屯田养兵,只知道向朝中狮子大开口,不断索要钱财粮草,与此同时,各地的供奉却不断削减,以至于再无音信。】

【杜甫的忧虑,朝中并非无人提出。早在764年,郭子仪就觉察到节度使权柄过大,向代宗提出要整修军政,请罢节度使,李光弼也曾多次上表固请自贬。郭、李二人为平叛元臣,对唐忠贞无二,且在军中颇有威信。可惜代宗心有畏惧,终不敢行,以至错失良机。代宗之后,藩镇渐强,直至唐末,终招祸乱。】

……

听到这里,一股怒气同时盈胀在众人的胸口,但还没等谁发作,水幕里突然传来一阵呜呜咽咽的声音。

李世民皱起眉,轻斥道:“哭什么!”

竟然是李豫在哭!

说实话,四十岁的男人,就算保养得再好,哭起来总是有种莫名的难看和狼狈。更何况李豫完全没有遮挡面颊,反而生怕众人看不清似的,拼命将自己的面孔朝锦布前凑,所以众人也越发清晰地看见他脸上的滚滚热泪和……清水鼻涕。

“呜呜呜呜……”见众人望向自己,李豫哭得越发响亮带劲,颇有种含冤待雪的凄惨意味。直到李世民再次不耐开口,他这才勉强抽了抽鼻子,也没管满脸晶亮的泪水,自顾自地委屈道:“儿臣冤啊!”

“你说说你哪里冤了?”李世民抱臂,冷眼旁观。天幕至今为止从未出错,偏偏到了李豫这里,他一口一个冤枉,实在令人发笑。

“儿臣、儿臣不敢不如此啊,太宗呜呜呜……”李豫又啜泣了几声,本想再哭嚎几声卖个惨,见李世民怒火渐盛,他当机立断戛然而止,麻溜地滚回正题:

“仙人怨我姑息怀柔,可若是不怀柔,这些将领又怎肯为我所用?太宗不知,儿臣对众将多加人忍让,属实不得已而为之。安史乱兴以来,朝中无将,多在边镇。等儿臣即位时,朝中兵权分割,儿臣手底无兵,只能仰仗武人鼻息。儿臣多知军中将士骄横跋扈,可儿臣也实在没法约束啊……太宗,儿臣日子苦啊!”

说到这里,李豫瞥了一眼石潭边的玄宗和肃宗,面上却挂着抱歉而怯懦的表情:“两位祖宗别误会,儿臣没有怪你们的意思。”

李隆基:……

李亨:……

“何不重用郭、李二将?”

“儿臣重用了。”李豫毫不犹豫地点头,面上却又浮现为难之色:“只是、只是……”

“但说无妨。”李世民对于这种挤牙膏般的对话实在感到不耐,顿了顿,他忍不住补充道:“别磨磨唧唧的,拿出我李家儿郎的风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